- 欢迎您访问南京自考网! 今天是2024年11月22日星期五
天津市自考-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第一部分
初民的歌谣
1、古代典籍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1《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2《河图玉版》: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
披发而舞。
3《宋书·符瑞志》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
2、《周易·贲卦》六四爻辞、《中孚》九二爻辞、《弹歌》、伊耆氏《蜡辞》
1《周易·贲卦》六四爻辞: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筮辞)
2《中孚》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3《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制造弓弹打猎的生活情状)
4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咒语)
理解:
1、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
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
唱已有的歌谣。
2、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
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
上古神话传说
1、神话的基本特性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
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
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2、神话与传说的联系与区别。
1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4在实际的存在形态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
3、我国神话的主要类别及其代表作品
1创世神话
《三五历纪》:盘古开天辟地;《风俗通》:女娲造人
2自然灾害神话
《淮南子》: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山海经》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3战争神话
黄帝战蚩尤
4、我国神话的精神内涵特征
1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
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3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5、我国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一方面,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国数千年文学发展的
主流和传统。另一方面,神话富于情感、形象和想象的特征,引导了后世文学审
美理想的发展走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第二部分
《诗经》有关《诗经》的来源、分类、流传
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
括国风160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颂40篇。《小雅》中另有笙诗6篇不在305之数。
2、《诗经》的收集来源与编订:
采诗说。(汉代学者)
献诗说。(产生于先秦时期)
删诗说。(汉代“孔子删诗”说,司马迁提出)
3、今人对《诗经》编订的一般看法
今人一般认为,《诗经》的编订,应是经过周王朝乐官们的筛选、整理和加
工,逐步编定的。经手者非一人,完成也非一时。
4、《诗经》的分类
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各自含义
一般认为是所用音乐的不同作分类依据:“风”,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
是正声,是王朝统治地区的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5、《诗经》的流传
先秦时,《诗经》本称《诗》或《诗三百》、《三百篇》,到汉代被尊为经典始
称《诗经》。汉代首先传授《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鲁、齐、韩三
家于魏晋到北宋期间相继亡佚,只有《毛诗》流传至今。第一节《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班固、何休对《诗经》评述
1班固:“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相与歌咏,各言其伤。”
2何休:“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1、婚恋诗
此类诗歌的代表作品
1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周礼·媒氏》、《郑风·溱洧wěi》、《陈风·月出》;
2表现恋爱的曲折和苦恼:《郑风·将仲子》、《鄘风·柏舟》、《鄘风·蝃zhuō
蝀dōng》
3描写夫妻间真挚情爱:《齐风·鸡鸣》、《郑风·风雨》、《唐风·葛生》
4弃妇诗-写妻子被丈夫无情抛弃:《邶风·谷风》、《卫风·氓》
理解:弃妇诗
这类诗歌,写妻子被丈夫无情抛弃,折射了比较深刻的社会问题,反映了当
时女性社会地位的卑下、附庸的情状。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此类诗歌的代表作品
1描述的是无端遭人谗害的人生境遇,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小雅·巷伯》
2表达了“士”的人生悲哀:《魏风·园有桃》。
3悲叹家国沦亡:《王风·黍离》。
4抒发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桧风·隰xí有苌楚》。
3、政治讽喻诗
此类诗歌代表作品:
1揭露宫廷丑闻:《邶风·新台》、《鄘风·墙有茨》
2描写繁重的劳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魏风·陟zhì岵hù》、《王风·君子于役》、《邶风·击鼓》、《小雅·采薇》
3揭露统治集团的腐败黑暗:《大雅·瞻卬》
4颂美统治者:《召南·甘棠》、《鄘风·定之方中》
4、史诗及其他
1《大雅》中周人的五篇史诗:
《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2农事诗的代表作品:
最著名:《豳bīn风·七月》
艺术水平较高:《周南·芣苢》、《魏风·十亩之间》
《豳bīn风·七月》的内容梗概
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共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
割、打猎等事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各种劳作,反映农夫衣食住行的情况,
有较大史料价值。
《周南·芣苢》、《魏风·十亩之间》共同的艺术特点。
两首诗都是劳动者唱和的歌谣,具有共同的特点:以简练浅白的词语反复咏唱,各章之间只是更换了几个近义词,而能够引发丰富的联想,情韵悠长。
周人五篇史诗的基本内容
周人五篇史诗叙述了自始祖后稷jì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
《生民》:主要描述了周始祖后稷神异的出生和天生的种植五谷的能力,以及
他率民定居邰地的历史。
《公刘》:叙述周人远祖公刘带领周民从邰地迁居豳地,开荒辟地、造屋定居
的历史。
《绵》:主要叙述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率民由豳迁岐,创业兴国的事迹。
《皇矣》:先是叙述太王开辟岐山周原,击退异族昆夷;再说王季继祖德业并
传位给文王;然后着重记述了文王伐密、伐崇的胜利。
《大明》:先是叙述王季与太任结婚生文王、文王与太姒结婚生武王,之后叙
述武王伐纣灭商的事迹。
五篇史诗蝉联而下,大致可以看出周人发展、兴旺的史迹。
第二节《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简析《诗经》抒情与写实相统一的特点
《诗经》的作品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质实率真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
形成了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首先,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其次,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直白的。
再次,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真挚感情。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理解:
(1)六诗”、“六义”:赋、比、兴与风、雅、颂原本合称为“六诗”或“六义”
(2)孔颖达:三体三用说:
唐人孔颖达认为:“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
辞耳”,依体用关系,把赋、比、兴从“六诗”或“六义”中剥离出来,认定为
《诗经》的艺术表现方式。
(3)朱熹、李仲蒙释赋、比、兴的异同:
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
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李仲蒙:“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尽物者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者
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
朱熹的说法比较平实恰切,为后世普遍接受,但它对诗歌传达情感的特点未
予重视。李仲蒙从情、物关系的角度解说,突出了诗歌的情感特征,可以弥补朱
说的不足。
(4)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及其文学表现功能:
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A.直接叙事的诗,如:大部分《颂》诗,《大雅》中的史诗,《小雅》中的
宴饮诗,以及《国风》中的《七月》、《氓》等,往往在叙事中熔铸着浓厚的情感;
B.直接刻画描写的诗,如:《芣苢》、《十亩之间》等,这些诗作,没有刻意
修饰,只是平实客观的描写场面或人物,而情感自然见出。
C.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的诗就更多,人生感慨诗、政治讽喻诗、婚恋诗中
的大多数都是如此。
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A.修辞意义上的手法,是《诗经》中用比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
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B.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硕鼠》、《鸱鸟》。
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
A.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
的作用,如:《溱淯》、《关雎》;
B.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则往往只是起到起韵的作用。如《唐风·山有
枢》。赋、比、兴在理论上虽然可以区分为明确,但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交互重叠的。
3、四言诗的典范
1《诗经》是以四言句式为主间有杂言的特点
《诗经》是以四言为基本句式,同时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间杂二言句到
八言句。这种以四言为主又不拘四言、长短参差的句法,带有明显的民歌风味。
2《诗经》的音韵特点
《诗经》的四言诗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4、《诗经》重章复沓的章法结构及其文学表现意义:
重章复沓,是《诗经》的基本章法结构。据统计,《诗经》中不分章的作品
只有34篇,其余271篇都分章。分为三章的最多,有110篇以上,其中重章者
有近70%;分为两章的约40篇,绝大多数重章,不重章者仅有两三篇;其余分
为多章的也不时出现重章。
所谓重章,并不是把完全相同的字句再罗列一遍,而是改变或替换一些字词
后的复唱。
这就产生了两种情况,一是字词虽变而意义相同。《诗经》中这类同义复沓
的重章之歌较多,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第二种情况是改变字词
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
5、章法结构和语言的特点
《诗经》语言质朴又丰富的特点
《诗经》的语言表现很有特色:一是质朴畅达;二是词汇丰富;三是双声叠
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第三部分
先秦散文
第一节《左传》、《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1、《尚书》、《春秋》等早期历史散文简介
1《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
《尚书》是以记言为主的古史。今文《尚书》29篇,是经师伏生所传。古
文《尚书》58篇,其中25篇是东晋人的伪作。《尚书》所记基本是誓、命、训、
诰一类的言辞。
2《逸周书》:本名《周书》,向来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或逸篇,但文字表现
与春秋战国的史家之文接近。
3铜器铭文:铸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周代铭文,多是记述战功、赏赐或者讼
断等
4《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孔子修订。以类似今天新闻标题的形式,简括
记录鲁国及周王朝、其他诸侯国的历史事件。
春秋的微言大义
孔子修订《春秋》颇有深意,他以谨严的书法和微言大义,暗寓褒贬,表达
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维护统一等思想。
2、《左传》的叙事、写人和辞令艺术
1《左传》及其作者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所记史事止于鲁
哀公27年,比《春秋》多13年。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
秋》三传”。《左传》作者传为左丘明,后世颇有争议,但其应是战国初年或稍后的人。
②综论《左传》的文学成就
《左传》的叙事艺术
《左传》的叙事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
功夫,二是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1)文学性的的剪裁,是指保证在真实叙述历史事件的基础上,通过史料的
取舍、叙述的详略,使历史事件故事化、情节化。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既保证了历史事件叙述的真实,也便于引入一些细
节描写和人物语言,从而增强事件的故事性和意趣,避免流水账式的史事记述。
《左传》的写人艺术
《左传》的人物描写十分成功,奠定了史传文学写人的基本艺术规则:一是
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二是把人物置入矛盾冲突的环境中塑造。这
样不仅能够写出某人某一方面突出的性格特点,而且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的多侧面,有的甚至可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
《左传》的辞令艺术
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2《国语》概况
现存的第一部国别史。全书21卷,记载周王朝及各国史实,起于周穆王,
止于鲁悼公。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国语》不是完整系统地叙述历史,而
是有选择地记录一些事件。后人称为《春秋外传》。作者传为左丘明,不可确考。
3、《战国策》铺排纵恣的文学特色
《战国策》概况《战国策》杂记东周西周及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
国,约240年。记载当时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策谋或说辞,所记以战国
时纵横家的事迹、言论为多。经西汉刘向编整理订,成33篇,定为现名。它的
作者以难以确考,一般认为非一人一时所著。
《战国策》文学特色
《战国策》记载当时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策谋或说辞,所记以战国
时纵横家的事迹、言论为多史学价值虽不及《左传》、《国语》,但在文学上自有
其独到的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对后来辞赋的产生和发展有很大影响。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使文章形象生动,饶有趣味而富于文采。
比喻:狡兔三窟唇亡齿寒驱群羊攻猛虎抱薪救火危于累卵轻于鸿毛、
重于丘山
寓言: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南辕北辙惊弓之鸟
第二节《庄子》、《孟子》等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先秦诸子有九流十家,主要是儒、墨、道、法四家,大致可分三个发展阶段:
1)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论语》、《老子》和《墨子》。
《论语》多为语录,《老子》篇幅简短,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
象生动;《墨子》始渐有论说文的基本规模,但质朴无文,同时也还有语录体的
篇章。
2)战国中期,有《孟子》和《庄子》。
它们开始摆脱语录体,往往是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是说理文的进一步发展;
且很多篇章形象生动,有较浓厚的文学色彩。
3)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
它们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是先秦说理文的高峰。
总起来看,这些散文作品的发展趋向:是由简而繁,由疏而密,理性和逻辑
不断增强。
1、《论语》、《老子》、《墨子》简介
1《论语》概况
《论语》是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论集,通过记载孔子及其弟
子的言行来展示孔子的思想。
《论语》的文学价值
《论语》通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来展示孔子的思想。从文学表现来看,
除那些照录孔子言谈的章节外,有的章节还能够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表现其的形
象和性格。
2老子及《老子》概况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开山著作,基本保存了老子的思想。
《老子》的文学特点
《老子》是道家学派开山的理论著作,篇幅简短,文学价值并不甚高,有两
点可注意:
1)形象化的说理。《老子》往往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譬说明抽象的道理。2)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
3墨子及《墨子》概况
墨子名翟,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
学”。《墨子》是墨子弟子所著,包括了墨子以及墨家各派的思想。
《墨子》的文章特点
1)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
2)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2、《孟子》雄辩文采
孟子及《孟子》概况
孟子,名轲,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孟子主张行“王道”,施“仁
政”,是对孔子思想正统的承袭和发展,后世往往以孟子为“亚圣”,“孔孟”并称。他们开拓的儒家思想传统,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孟子》文章主要特点
1)《孟子》文章给人的最深刻印象,首先是它的雄辩色彩。孟子的雄辩独具
特点:
A.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彀中来,使对
方心悦诚服。
B.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机彀gòu,便步步紧逼,不给对
方辩驳的机会。
2)其次,孟子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典型事例:齐宣王以羊易牛
比喻:以“挟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者折枝”喻“不能”和“不为”
以舍鱼而取熊掌为喻说明舍生取义的道理
寓言: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长齐人乞墦(fán)楚人学齐语弈秋诲弈
3、《庄子》:深邃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融合
庄子及《庄子》概况
庄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是又是一个接
一个的寓言组成,形成了它鲜明的基本特征:深邃的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融合。
1简说《庄子》的文学特色即是其寓言特色
《庄子》的寓言,描述了众多形形色色、异彩纷呈的艺术形象,寄寓了振聋
发聩的深刻的思想和沉重情感。以下几点最具文学色彩:
1)异彩纷呈的故事:《庄子》以寓言说理,讲述了众多的精彩故事;
《庄子》中著名的寓言故事包括庄周梦蝶、庖丁解牛、螳臂当车、伯乐治马、
西施病心、濠梁观鱼、妻死鼓盆、舐痔结驷等
2)奇幻谲诡的想象:《庄子》异彩纷呈的故事,是建立在奇幻谲诡的想象之
上的;
3)空灵飘忽的文风:《庄子》的每一个故事都形象生动,想象奇幻飘逸,不
受常情常理的拘限;
4)谐趣和讥刺横生:读《庄子》,常有会心契意之感;
5)精湛传神的文笔:《庄子》不以写人物为务,但凡涉及人物描写,往往用很少笔墨,就写出了人物鲜明的形神特征。
4、《荀子》和《韩非子》
1荀子及《荀子》概况
荀子,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和孟子都是
先秦儒学的代表人物,但他们的思想不太一致,孟子重仁政倡王道,荀子则隆礼
重法。荀子对儒家学说的薪火相传贡献极大,许多儒家经典都是经他传下来的。
《荀子》)今存32篇,多为荀子自著。
《荀子》说理文的文学特征
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到荀子,已经成熟。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
1)长于比喻,但少用寓言。《荀子》中比喻丰富多彩,层出不穷;
2)创作诗和赋:但是荀子的赋是说理的文赋,既不抒情,也无诗样的形体,
文学价值不高;荀子的诗作,也是缺乏文采的议论和说理。
2韩非子及《韩非子》概况
韩非,战国末韩国公子,喜刑名法术之学。《韩子》55篇,今存,大抵是韩
非自著,也有后学或他人之作。
《韩非子》文学特点
韩非说理文的特点: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
彻,自成一格。韩非散文最具文学色彩的是他的寓言。《韩非子》在先秦诸子著作中使用寓言最多,共300多则,载于内外《储说》《说林》上下以及《喻老》《十过》等篇。韩非寓言的一贯特征是,往往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阐明思想。但是由于韩非寓言大多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表现手法又比较单调,较之《庄子》寓言的想象富奇,显得沉闷而缺少姿彩。
第四部门
第一节屈原和楚辞
1、屈原及其楚辞创作
屈原的生平际遇
屈原,名平,楚国贵族,有优厚的文化教养、高远的政治理想和为之献身奋
斗的精神,主张联齐抗秦。顷襄王即位后,听信谗言,讲屈原迁放江南,长期流
亡,最终自沉汩罗江。
屈原作品及其真伪考订
今人比较一致的看法大体是:《离骚》、《天问》、《九章》是屈原自作,《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神歌曲加工润色而成;《招魂》一篇,《史记》本传明确说它是屈原的作品。
可以确定的作品:《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共23篇。
2、楚辞的渊源及其文体特色
“楚辞”名称源流
楚辞是屈原等人开创的一种新诗体,“楚辞”这个名称到西汉时始出现。起
初专指先秦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后刘向编集屈、宋等人的作品,又把西汉贾
谊等人的骚体辞章收纳,命名“《楚辞》”。至东汉王逸加入自己的一篇作品,并为全书作注,名为《楚辞章句》,流传至今。
楚辞与赋的区别
汉代人往往把楚辞称为“赋”,实际上是不确切的。“楚辞”和“赋”,不仅
体式不同,而且其性质也有很大差别。
从体式上说:楚辞依“兮”而咏,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拘;赋则很少虚字,
句式铺排偕偶,比较整齐。
从性质上说:楚辞以抒情、议论、描绘为主,主观抒发意味特别浓重;赋则
以客观的咏物、铺排摹画为主,缺少主观情感的抒发。
1楚辞文体的一般特点
楚辞的文体,有自己鲜明独特的特点。就体式而言,有两种:
1)类于《诗经》而有所改造的样式,如《天问》、《橘颂》,前者基本是四言
体而少用虚字,后者也是四言体而单句句尾用“兮”字。这种样式受《诗经》影
响很大,其内容和行文虽有楚风楚韵,但不是典型的楚辞体;
2)以《离骚》、《九歌》等为代表的典型样式。在诗风、体式、语言上均具
有某些共同特点:
A.从诗风言,想象富奇,铺排夸饰,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B.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
短不拘,参差错落。
C.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多写楚地风物。
2与楚辞相关的楚文化要素
楚辞与楚文化关系密切,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1)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
2)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
3)楚辞充满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自不待言。第二节“铄古切今,惊才艳艳”的《离骚》
1、《离骚》题义及其创作时间
1《离骚》题义辨析
1)司马迁《史记》:“离骚者,犹离忧也。”可能兼有“遭遇忧愁”和“离愁
别绪”二义;班固和王逸分而言之;其后历代学者的解释大抵未脱汉人“遭忧”
或“别愁”的义域;
2)近人游国恩则认为,“离骚”二字可能又有牢骚不平的意思。”
2《离骚》创作时间辨析
可能作于屈原被流放江南之时,即作于顷襄王初年。
2、《离骚》永恒的精神价值
《离骚》的思想内容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铸在其中。
1)“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屈原洞察诸侯争霸的形势,提出了他的“美政”理想,衷心希望祖国强盛独
立。即便遭际不平,祖国的独立和强盛,也始终是屈原最为关心的事。强烈的爱
国感情使屈原决定以死殉国。这是《离骚》最令人感佩的主题之一。
2)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对于“美政”理想,屈原九死不悔;对于奸佞群小,他无情抨击。表现屈原
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奸佞小人的批判蔑视,是《离骚》的一个主要内容。这种
爱憎鲜明的精神品格,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3、《离骚》的艺术表现成就
《离骚》的艺术成就
1)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
《离骚》所表现的社会内容,所抒发的浓烈情感,直接根源于屈原的现实人
生,而它的艺术表现则是想象自由驰骋,完全摆脱了现实生活的固有逻辑,而进
入奇幻神异的想象境界。
2)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抒情诗,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
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真挚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
形象。
3)比兴手法的拓展
《诗经》所开创的比、兴手法,为屈原所继承并作出了很大的拓展。他不仅
仅是它运用了较《诗经》更其丰富的喻象,更在于它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
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熔铸成浑融的艺术境界,使之具有了象征的意义。
4)结构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在形式和语言方面,屈原既采用了民歌的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表现
了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形式,同时开始构创长篇巨制。
第三节屈原的其他作品
1、清新幽眇的《九歌》
《九歌》的篇目
《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共11篇祭神歌曲,除《礼魂》为组曲通用的送神曲外,每首歌曲都主祭一神。
《九歌》的内容
《九歌》所祭之神包括主司天、地、人的各路神灵。屈原在这些作品中抒写
了神与神之间、神与人之间的恋爱故事,使祭神歌曲带有浓浓的人间情味。同时,
这些本应美好的爱情故事,结果却总不能如愿,寄托着屈原君臣难以遇合的悲怨。
《九歌》的艺术表现风格
《九歌》独特的题材,造成了它与屈原其他作品不同的风格。叙写神灵的活
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所在的环境和气氛,本就是一种清新幽渺的境界。再
加上他侧重于描摹神灵之相思、人鬼的空恋,这就使奇异深浓的情感,凄清幽渺
的境界,以及曼妙清新的描写结合在一起,造就了奇特瑰丽、色彩斑斓的艺术境
界。整个诗篇清新凄艳,深情幽眇,体现着《九歌》的基本风格。
2、平实素朴的《九章》
《九章》的篇目及其创作时间
《橘颂》、《惜诵》、《抽思》、《思美人》、《涉江》、《哀郢》、《悲回风》、《怀沙》、《惜往日》,共9篇诗歌。
今人认为《九章》并非一时一地之作。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橘颂》最早,
当作于屈原仕途得意之时;《惜诵》、《抽思》、《思美人》次之,可能写在屈原被怀王疏远之后;《涉江》、《哀郢》、《悲回风》、《惜往日》、《怀沙》最晚,作于屈原被放江南时。
《九章》的艺术表现风格
《九章》这组诗歌,就其主题而言,大抵与《离骚》相同;所不同者,是它
的艺术表现。《离骚》把激越澎湃的情感和奇幻的想象夸饰融合起来,浓墨重彩,
波澜壮阔;《九章》则直抒胸臆,让奔放的激情直接倾泻,文笔较为朴素。《九章》平实素朴的艺术表现,体现着屈原创作的另一种风格。
3、《天问》、《招魂》简介
《天问》概况
《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诗歌,是仅次于《离骚》的长诗。此诗的
奇特,在于它针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和远古历史、社会现实等,一口气提出了
l70多个问题,体现了诗人的见识广博、思想深刻以及勇于怀疑和批判的精神。
《招魂》的艺术特色
《招魂》一般认为是屈原替楚怀王“招魂”的作品,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它
的特色,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结构精密。
第二,长于铺排描摹。
第四节宋玉
宋玉及其创作
宋玉是屈原之后的一位楚辞作家,作品《九辩》。
《九辩》题义
《九辩》本是上古乐曲之名,其实就是由多个乐章组成的乐曲,从创意看是
自悲生平之作。
《九辩》的思想、艺术特色
1思想:
《九辩》的思想境界不及《离骚》,尽管它也有自标高节的咏叹,尽管他也批判奸佞群小、揭露政局的黑暗,但是宋玉缺少屈原那种激切的情思和追求理想
九死不悔的精神,面对不平际遇,他采取退守保身的态度,甚至有感恩阿谀之嫌。
2艺术特色:
从艺术表现看,《九辩》不失为楚辞中一篇精品。
首先,它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较为圆融的意境;
其次,《九辩》的造句用词也很可称道。
南京自考助学报名预约
最近更新
- 2016年4月江苏省自学考试职业生涯规... 01-01
- 江苏省自学考试-2017年4月江苏省高等... 01-01
- 2018年4用江苏省自学考试职业生涯规... 01-01
- 江苏自考报名入口-市场调查与市场分... 01-01
- 江苏自考-03871市场调查与市场分析笔记 01-01
- 江苏自考-自考03871市场调查与市场分... 01-01
- 江苏自考报名-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 01-01
- 江苏自考报名入口-2012年4月江苏省高... 01-01
- 2013年4月江苏省自学考试招聘管理参考答案 01-01
考试资讯
- 24年10月南京雨花台自考准考证打印时... 10-16
- 24年10月南京栖霞自考准考证打印时间... 10-15
- 24年10月南京浦口自考准考证打印时间... 10-15
- 24年10月南京鼓楼自考专升本准考证打... 10-15
- 24年10月南京建邺自考准考证打印时间... 10-14
- 2024年10月南京秦淮自考准考证打印时间 10-14
- 24年10月南京玄武自考准考证打印时间 10-14
- 2024年10月南京高淳自考报名时间 06-21
- 2024年10月南京溧水自考报名时间 06-21
扫描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最新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