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您访问南京自考网!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星期一

联系我们:  0512-67311639

距1月南京自考考试 12

距1月自考准考证打印 5

所在位置:南京自考网 > 自考真题 > 天津市自学考试-毛概知识点4-7

天津市自学考试-毛概知识点4-7

   来源:其它    点击:   
自考在线学习 +问答
   

知识点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

本章思维导图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1.“第二次结合”[识记]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实践表明,照抄照搬苏联经验不符合中国国情,仍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

的"第二次结合”,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关系的影响[领会]

一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 与消极因素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 呈现出既统一又斗争的

关系。

二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既包括党内的因素,也包括党外的因素;既

包括国内的因素,也包括国外的因素;既包括直接的因素,也包括间接的因素。

三是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一般来说,积极因素是处于主导的、统治地位的,占有压

倒的优势,这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可靠保证。

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3.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三个"必须”(识记]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4.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识记]

大量人民内部矛盾逐步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

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识记]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

础之间的矛盾。

6.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社会矛盾性质[识记]

两类社会矛盾:对抗性的敌我矛盾与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

7.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应用]

主要内容: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是对

抗性的矛盾。一般说来,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 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

抗性的矛盾。

意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以独

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创造良好

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

础。

8.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 识记]

在人民民主专政下面,解决敌我之间的和人民内部的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专政和

民主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

9.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识记]

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10.中国工业化道路中必须正确解决若干重大问题[应用]

(1)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明确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

国。

(2)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采取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

(4)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重视知识分子工作。

(5)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6)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11.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提出“两步走”的发展战略[识记]

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工业、农业、

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领会]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识记]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应用]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

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知识点5邓小平理论

本章思维导图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历史依据、现实依据[领会]

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历史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现实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提出[识记]

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

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

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3.“邓小平理论”的正式提出、载入宪法[识记]

十五大(1997 年):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并写入党章;

宪法修正案(1999 年):将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1.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识记]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

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和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2.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领会]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

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识记]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应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

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

越初级阶段。

5.党的基本路线[领会]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

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6.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应用]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7.“三步走”战略[重点]选择题

先解决温饱问题;再达到小康水平;最后基本实现现代化。

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明确提出:第一步,从1981

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

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

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

续前进。

8.改革开放理论[应用]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9.判断改革是非得失的标准[领会]

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

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领会]

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

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

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

11.”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识记]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改革开放与惩治腐败;

坚持了辩证法的全面性、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充实党的领导工作方法。

12.“一国两制”构想[领会]

基本内容:坚持一个中国(核心与基础);

两制并存: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制度;高度自治;和平统一的

同时不承诺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13.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应用]

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

性和长期性。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应用]

(1)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知识点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本章思维导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1.我们党所处历史方位的重大变化[识记]

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

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

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

时期,总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

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首次阐述[识记]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首次对“三个代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识记]

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

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识记]

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应用]

(1)充分发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性。

(2)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

(3)坚持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

(4)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应用]

如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弘扬民族精神。

(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4)作好思想政治工作。

4.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应用]

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

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

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5.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领会]

6.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识记]

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挥市

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作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I 识记]

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8.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应用]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

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2)坚持党的领导,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3)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4)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

(5)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6)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领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 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

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2.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识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

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充

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为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应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

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和国家必须

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知识点7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1.科学发展观形成条件(考点]

(1)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

(2)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

(3)世界发展趋势和国外发展经验教训。

2.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标志(考点]

在抗击“非典”疫情和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逐步形成;

3.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考点]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若干问题的决定》,是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重点]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

顾。

(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第一要义

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必须善于抓住和利用机遇。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

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①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 .

③就是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④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⑤坚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既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

(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

①坚持全面发展,就是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②坚持协调发展,就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领域协调推进。

③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①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

②认真考虑和对待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正确反映和兼顾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要求。

③牢牢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努力提高战略、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增强统筹兼顾的本领,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

④坚持统筹兼顾,还要求我们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做到兼顾各方、综合平衡。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重点(选择题,简答题)]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个“立足点转到";五个"更多依靠”;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①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

⑤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3)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加快建设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①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6)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①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②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③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1.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掌握内涵,了解]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2)发展中国特色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掌握内涵,了解]

科学发展观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环节,贯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个方面,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丰富和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南京自考助学报名预约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隐私条款》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最后一页

南京自考考生服务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动、学习探讨,提升自己。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自考信息以及各类学习资料、学习方法、教程。

自考押题资料领取更多>

扫描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最新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