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您访问南京自考网!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星期一

联系我们:  0512-67311639

距1月南京自考考试 12

距1月自考准考证打印 5

所在位置:南京自考网 > 自考真题 > 天津自考-马克思原理第二章

天津自考-马克思原理第二章

   来源:其它    点击:   
自考在线学习 +问答
   

知识点2 认识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1.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首要基本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3.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具体表现

(1)实践认识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这与认识在

实践中发生是一致的。

(2)实践认识发展动力

第一,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

第二,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

第三,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人们在实践中,不仅改造客观世界,

而且也改造着自身的认识能力

(3)实践检验认识真理性唯一标准

(4)实践认识目的

4.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5.(1)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

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它具有社会性历史性能动性突出

特点)。

(2)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构成认识客体的内

容主要有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认识客体具有客观实在性对象性

二者关系

第一,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它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实践关系一切其它关系前提和基础,也是主体和客体之间首要、基本关系

第二,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它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第三,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一切实践只有在主体能动性和客体制约性统一的

基础上,才是成功的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也是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的过程。

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但不存在根本不能认

识的事物;现在没有被认识的事物,随着实践和人的认识的发展,将来总会被人

们所认识。第一,唯物论的反映论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在哲学上有两条对立的认识路

线:一条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一条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路线

第二、可知论不可知论的对立。唯物主义哲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区分的标准在于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能不能正确地认识现实世界

第三、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在认识论

上,唯物论都是反映论,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论的反映论是机械的

这种反映论不懂实践认识中的作用,只把认识看成主体对客体直观的反映。

认识的过程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能动性的突出表

,也是区别于机械唯物主义反映论根本标志

7.认识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在实践中,

人们先是产生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积累的基础上,产生了理性认识,然后在理

性认识的指导下去进行新的实践;在新的实践中又产生新的认识。人的认识就是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这样一个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

8.感性形式产生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分为感觉

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形式产生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

推理三种形式。

9.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

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一,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

个别特性的反映;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第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

性认识。在认识论上坚持了唯物论。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认识论

坚持了辩证法。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将二者割裂开,就会犯经验论唯理论

的错误。

10.感性认识积累多了,就会由量变发展到质变,出现认识的飞跃,由感性认识

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的这次飞跃非常重要,它是认识任务的真正完成。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要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第二,感性材料应是丰富的、全面的而不是零散不全的。

11.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实践的飞跃,

第二次飞跃要比第一次飞跃就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

①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②使认识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12.认识过程的反复和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

认识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在实践中,

人们先是产生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积累的基础上,产生了理性认识,然后在理

性认识的指导下去进行新的实践;在新的实践中又产生新的认识。人的认识就是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这样一个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实践——

认识——再实践多次反复

(1)具有反复性

(2)是有限和无限的辩证统一。

(3)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3.真理与谬误

(1)正确反映真理歪曲反映谬误

认识和对象相一致、相符合,这是真理最根本规定性

(2)关系: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

统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14.真理的属性

(1)客观性

①真理的内容客观的;②检验真理的标准客观的。

(2)绝对性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正确反映

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绝对的。(3)相对性

①从广度上看,需要进一步扩展;②从深度上看,有待于深化

15.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有如下关系:

第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

第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一方面,任何相对真理中都

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

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第三,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16.真理标准问题上的两种错误观点

(1)用伟人、圣人之言为衡量真理的标准;

(2)实用主义哲学提出的“有用即真理

17.实践标准的唯一性

(1)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3)不否认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

18.逻辑证明实践检验关系

逻辑证明是指用已有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前提,通过合乎逻辑规则的推理,去证实

(或证伪)另一种认识。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也是不可少的。但

辑证明的这种作用并不表明它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更不能用逻辑证明取代实践标

准。这是因为逻辑证明不具有最终性

(1)它所依赖的前提是否正确逻辑证明自身不能保证,而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2)被逻辑证明证实或证伪了的东西,最终还要靠实践的检验,实践才具有最

后的权威

19.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绝对的,又是不确定的、相对的,是确定性与不确定

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这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了辩证法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确定性是指:第一,认识是否是真理,只有通过实践来检验,

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第二,人的实践和人的认识都是有限和无限的统

一,实践能够对人类的一切认识作出检验。实践标准的相对性、不确定性是指:第一,任何实践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

的实践,都是有局限性的,因而它不可能完全证实或驳倒现有的一切认识。第二,

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具有反复性

20.真理与价值的对立统一

(1)对立

真理认识与对象相一致

价值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的属性

(2)统一

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满足人的需要,这是其价值属性

正确的价值观是在真理指导下形成的

21.真理的价值表现在真理的功能上:

(1)指导实践的功能;

(2)再认识的功能;

(3)教育和激励的功能;

2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3.认识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所谓运用就是把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再回到改造

世界的实践中去

24.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

25.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存在着的事实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要求

2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理论联系实际。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核心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活的灵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根本原则。)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7.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简答题

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答:(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简述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答:(1)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由对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能不能正确地认识现实

世界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划分出来的。

(2)唯物主义哲学都是可知论,认为人的思维能认识、并能够正确认识现实世

界,即认为现实世界是可知的。

(3)不可知论是指那些认为世界不可认识或不能彻底认识的哲学认识论。不可

知论不承认人类知识的客观性,是一种错误的、消极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把

实践观引入认识论,认为人在实践中能够认识并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实践的

观点彻底批驳了不可知论和哲学上的其他一切怪论。

3.简述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涵义及二者间的关系。

答: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

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

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二者关系:

第一,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它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第二,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它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第三,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一切实践只有在主体能动性和客体制约性统一的

基础上,才是成功的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也是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过程。

4.简要说明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的条件。

答: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要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第二,感性材料应是丰富的、全面的,而不是零散不全的。

5.为什么说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

答:(1)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是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它是认识任务的

真正完成,但认识运动并未完结,还要把前一阶段获得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

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实现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也就是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2)在第一次飞跃过程中获得的认识是否正确,正确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在

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中是得不到解答的。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使理性认识再回

到实践中去,才能使之得到检验,得到丰富和发展。因此,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

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

6.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统一在理论上和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的错误。

答:(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

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

个别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

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因而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

感性认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相互渗透。

(4)在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将二者割裂开,

就会犯经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

(5)在实际工作中,经验论和唯理论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认识论根源。经

验主义夸大个别的、局部的经验的作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教条主义夸

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轻视实际经验,把理论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生搬硬

套。

7.简要说明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答:(1)认识的有限性是指每个时代的人每一次具体的认识是有限的,认识的无

限性是指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是无限的。

(2)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是辩证统一的。整个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存在于每

个时代的人的认识的有限性中,并通过无数有限性的认识而得以实现。

(3)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矛盾,只有在无限的前进过程中,在至少对我们

来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决。人的认识运动是螺旋式的上升

运动。

8.简述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

答:客观性:

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9.简要说明逻辑证明与实践检验的关系。

答:①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否认逻辑证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

作用,逻辑证明是指用已有的真理认识,通过合乎逻辑规则的推理,去证实或证

伪另一种认识。

②承认逻辑证明的作用,并不是说逻辑证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不能用逻辑证明代

替实践标准,这是因为逻辑证明不具有最终性。首先,逻辑证明所依赖的前提是

否正常,它自身不能保证,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其次,被逻辑证明证实或证伪

了的东西,最终还要靠实践检验,实践才具有最后的权威。

10.简述真理与价值的对立统一。

答:(1)真理与价值相互对立、相互区别:真理体现的是认识与对象的相符合;

价值体现的是外物对人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者使人愉快的属

性。

(2)真理与价值又是不可分的,又有统一的一面,表现在:第一真理能够指导社

会实践,成功改造世界,以实践的成果满足人们的需要,这就是真理所表现出来

的价值属性。第二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是在真理指导下形

成的。

1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答:提出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论的特点,

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真理问题上的革命变革,它彻底推翻了主观真理论者在真

理标准问题上的错误观点。

(1)是不是真理就是要判明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主观真理论

者无例外地都是从主观认识范围去解决这个问题,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实践标

准。实践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能把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

以对照,来确定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从而使认识得到检验。

(2)唯有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就是说,通过实践把思想、理论在现

实中实现出来,人们通过把变成现实的东西同原来的观念、思想加以对照,从而

判明这个思想、观念是否正确,使认识得到检验。

12.试述党的思想路线,并说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答:(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

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②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③“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认识论的精髓;

④党的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一样,都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主张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南京自考助学报名预约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隐私条款》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最后一页

南京自考考生服务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动、学习探讨,提升自己。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自考信息以及各类学习资料、学习方法、教程。

自考押题资料领取更多>

扫描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最新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